产品
项目协作
敏捷项目协作
轻协作
小团队协作
腾讯广告全域通项目是由AMS交易广告部主导的服务小店商家的商业化推荐系统,目前处于小规模引客打磨阶段。具有成员构成复杂、协作链路长等特点,如下所示:
多角色:多角色的工作流程,研发模式不尽相同。既有广告投放端开发、运维等专属资源;又有交互设计、财税法等共享研发资源。需要个性化定制工作流才能满足各角色的需求。
重论证:项目处于打磨期,每个需求都需要经过严格论证和审批。我们固化的评审点有产品内审、产研联合评审和GM签发。如果涉及到前端需求,评审点会更多,规范化的需求评审是关键。
长链路:需求推进的流程环节多,合作链路长,在依赖最复杂的需求上,有近20个处理节点。信息传递及时透明,才能保证上下游的高效对齐,迫切需要可视化的研发进度。
TAPD并行工作流的上线,与全域通项目组的需求非常贴合,完美适用于我们产研全团队以及多角色统一管理。经过三个月左右的调试和适配,现在全域通已经可以成熟运用TAPD并行工作流。
在创新工作流阶段,因为参与角色和处理流程不同,管理者需要设计多种工作流,满足大家的需求。如在AMS腾讯广告新投放3.0联合项目中,作为管理者,需要根据不同的参与团队,设计不同的工作流。针对广告工程部或广告数据部提出的需求,推论比较严谨,协同的部门多,需要需求方确认排期和方案的论证是充分的。遇到客户比较迫切的需求,需要快速响应,就涉及到另一种流程去满足他们的需求。对于模型策略的优化,线上论证的环节又是一种不同的流程等。
现在,TAPD并行工作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在每个节点流转的时候,通过设计前置字段,如:是否需要多轮需求评审、是否需要交付设计、是否需要编写技术方案、是否需要外部依赖等,根据创建或流转时的字段内容,自动生成后续环节。
并行工作流还可以搭配自动化助手,更精细化管理需求变更,满足项目组的流程要求。我们约定需求变更需要区分阶段,只有受控的人员才可以发起操作。如:开发前,产品负责人发起;进入研发后则由开发负责人发起,同时搭配并行工作流里的“节点操作”权限进行约束。
回退的节点固定,是并行工作流的特色之一。我们在不同的阶段,可以指定回退到哪个节点。比如在“开发中”的需求,管理者可以指定回退到“规划中”去,需要重新规划、评审,才可以再次进到排期和开发。通过配置节点操作按钮可固化返回位置,别人不需要询问变更以后跳转到哪里,管理者也不需要在每个节点上面堆砌多种状态。全域通项目组对于需求变更比较重视,会定期复盘变更原因,通过并行工作流的自动化,就可以自动更新标签。通过标签可以把变更过的需求用视图或周报的形式呈现给项目组,从而在研发周会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。
因为现在全域通项目组处于打磨期,需求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评审。只有对每一个评审节点的准入准出做好规范要求,才能确保评审高效。比如,我们在进入整个产业的评审时,要求按PRD提报。如果是前端需求,需要提供线框图,用设计稿来定稿。在评审前添加节点校验条件,如上一个环节的评审结论是什么?现在准入的文档是否准备充分?都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卡口,保证输入条件是充分的准确的。
评审完成后,可以在流转上看到完成回退以及结束的按钮。完成节点,就是需求评审已通过,回退就是驳回,具体驳回到哪个环节可以在并行工作流里面进行设置和规定。我们还可以设计评审结论,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结论生成后续的环节。
评审以后若需要进行优化,就会自动增加内审后优化节点。除了评审结论,很多信息也可以达成共识,比如,现在指定了开发责任人,做好排期,就可以进行信息流转,流转时可选填一些字段,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。
评审后的通知设置更简单,可以按需求自动通知到每一个需求的关注人,同时搭配自动化助手定时周报,保证周期性滚动需求班车。由于全域通的需求管理链路比较长,信息传递需要及时透明,确保上下游对齐。并行工作流可以帮助所有需求参与人清晰查看自己的时间线,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设置字段生成环节。比如,在创建需求后,想先进行测试或者产品走查,就可以勾选到它对应的节点设置成当前节点,灵活跳转,不受限制。
如何快速搬迁并行工作流?在搬迁前,要确定原工作流是否固化,是否要保持原串行工作流的状态。我们在搬迁前,确定当时正在运作的需求管理和上线流程是固化的,以审核中为例,我们会把这个状态保留下来,在搬迁过程中扩展出多个节点,如在审核中增加审核后的优化节点,需求评审后的签发、排期中的内部排期和外部排期、测试中并行测试和产品走查等。配置好流程后,就可以配套进行视图设置、自动化助手设置和报表设置,并通过TAPD自动化助手进行批量搬迁。
搬迁完成后,我们选择在大版本上线后的复盘会上进行全员宣导,告诉大家FAQ和注意事项。之后,我们就开始全员广泛使用并行工作流。